科技联手金融,是硅谷形成的原动力,这一发展模式将从美国移植到苏州。近日,苏州工业园区发布打造长三角科技金融硅谷时间表:2015年,力争金融类机构总量达500家,管理资金规模超过千亿元;金融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7%;2020年,沙湖股权投资中心累计聚集100家基金团队,设立160支基金,基金规模达到2000亿元。
近年来,园区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金融高度聚集、优势明显,打造“科技金融硅谷”已成园区实现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选择。
据最新统计资料显示,截至11月,园区累计认定的国家级高企数为360家,列全市第一,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04.6亿元,位居全国高新区和县级市前列。与此同时,园区科技金融凸显全国“第一性、唯一性”的特征,国内最大、总额600亿元的国家级股权投资母基金落户园区,国内首个国家级“千人计划”创投中心在沙湖股权投资中心成立,此外,园区还设立了全国首个科技型中小企业统贷平台、引进了全国首家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等金融机构。
经过前期的探索,目前园区科技、金融融合发展势头强劲,已形成完整的科技金融服务、产品和政策三大体系,可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全方位、多层次的金融支持,为园区打造长三角“科技金融硅谷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———科技金融服务体系。在政府层面,园区设立了金融办、上市办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统贷平台,搭建了推动科技与金融融合发展的政府服务体系;在市场层面,截至11月底,园区引进金融类机构359家,其中银行35家、保险29家、证券期货9家、股权投资230家,设立或引进了天使(种子)基金、银行信贷、产权交易、科技金融创新实验基地等各类专业服务机构,
搭建了覆盖科技型企业初创、成长、成熟等各个发展阶段的市场化金融服务平台。
———科技金融政策体系。近两年,园区相继出台了包括《关于加速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、《苏州工业园区关于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》等一系列政策。目前,园区出资设立了创投引导基金4亿元、风险补偿资金池8000万元,形成了覆盖金融机构引进、股权投资发展、科技金融服务、风险补偿等具体内容的政策支持体系。
———科技金融产品体系。园区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金融创新,支持园区本地科技型企业的发展,另一方面鼓励园区科技金融资本向区外辐射,支持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和其他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范围,构建了立足园区、辐射全国、债权股权并重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。截至目前,招商银行小企业信贷中心、交通银行科技支行,仅苏州地区就有1500余家企业获得贷款余额近141亿元; 股权投资机构向园区科技型企业累计投资250笔近30亿元;相继推出了中小企业集合债权信托、集合式贷款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创新产品,园区受益企业近300家计12.5亿元; 统贷平台已向园区100余户企业提供贷款近1.2亿元。
“科技金融硅谷”建设时间表明确,园区科技金融将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重点,完善风险投资进入和退出机制、科技金融产学研一体化互动机制和创业配套服务机制等三大机制;加快实施创投“2241工程”,即完成对2000个创业项目的投资,通过投资新增“千人计划”创业人才200位,支持400位“千人计划”创业人才实现再融资,培育100家“千人计划”上市企业,从而推进人才、资金、技术和创意的自由流动,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成长全过程的完整科技金融产业链,将园区打造成长三角科技金融服务中心。